11月6日至12日,经济日报·中国经济网“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”采访组前往湘鄂两省,先后深入武汉光谷、株洲“中国动力谷”等先进制造业聚集的区域,探访了美的集团、三一重工等制造业前沿企业,深刻感受到了高端装备创新、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带给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变化,也清晰聆听到了“中国制造”迈向“中国智造”的厚重足音。
规划引领发展
2012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.08万亿美元,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约为20%,跻身世界制造大国。与此同时,大而不强则是中国制造的痛点。
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,2015年5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着眼全球视野和战略布局,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,作出了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战略决策。这是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,也是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,更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宣言书。
为实现这一转变,相关部门确定和编制了“1+X”体系。“1”是指《中国制造2025》,“X”是指保障实施的配套方案、计划和规划,包括五大工程、质量品牌提升、发展服务型制造等。目前,五大工程实施指南,以及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、发展服务型制造、医药工业发展规划3个指南已经发布。信息产业、新材料产业、制造业人才等3个规划指南正在履行审批程序。相关部门还编制印发了《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》,全国有27个省份设立了制造强省的领导小组。例如,湘鄂两省都加强了顶层设计,分别编制了《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》和《湖南省贯彻〈中国制造2025〉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(2016-2020年)》,向建设制造强省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组织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,牵一发而动全身,需要中央、地方、企业、科研院所、大专院校、金融机构等多方广泛参与、共同努力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、充分汇集社会各方资源,扎扎实实把《中国制造2025》组织实施好,加快把战略规划转变为年度计划,把年度计划落到实际行动,把实际行动转化为实在的发展成果。
智能制造多点开花
在三一重工,5分钟就有一台挖掘机下线;在美的智能工厂,智能空调能感知人体温度,并及时调节;在株洲“中国动力谷”,这里有国内首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产线……这些都展示着制造升级为“智造”的魅力。
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工业强基工程、绿色制造工程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。其中,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,也是制造业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和突破口。
何谓智能制造?它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,深入理解智能制造要从产品、生产、模式、基础等4个维度展开——智能产品是主体,智能生产是主线。其中,智能产品是“高端装备创新工程”的主战场。
从去年开始,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全国启动了109个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。从两年的实践看,多数项目在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、减少研制周期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方面,都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今年,有关部门对2015年启动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进行了对比调查。数据显示,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38%,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了9.5%,运营成本平均降低了21%,产品研制周期比过去平均缩短了35%,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了27%。
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觑。已获得成效的企业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,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向其学习、对标,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推广,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此外,在国家实施的智能制造专项中,中央预算补助已下达资金27.8亿元,拉动社会投资232亿元。
缩小差距任重道远
近年来,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“成绩单”令人瞩目。上天、入地、下海,我国在高铁、输电、发电、国防装备制造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创新力。
与此同时,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。比如,核心技术受制于人,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。与美、德、日等制造强国相比,我国的差距体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低、增加值率低、创新能力弱、知名品牌缺乏等方面。
目前,中国制造业尚处于“工业2.0”后期。业内专家表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中国制造业必须走“工业2.0”补课、“工业3.0”普及、“工业4.0”示范的“并联式”发展道路,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。
不少业内专家认为,中国制造向“智造”攀升,还需坚守和弘扬工匠精神,把缩小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,视为发展和赶超的强大动力。他们表示,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,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,还需要“有效市场+有为政府”来体系化地推进。例如,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,加大各级财政投入,以此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。此外,还需完善配套制度,抓好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,加强创新平台的公益性建设。惟有如此,才能尽快补齐我国制造业短板,如期在2025年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。
立足当前,我国在一些重大领域和项目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展望未来,我国的装备制造还需整体向高端攀升——制造业的智能制造需要更广泛、更深入地全面推进;尽快在全国